fossilshk
(Lung)
管理員
UID 1
精華
23
積分 4645
帖子 2763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7-14 來自 中國/香港
狀態 離線
|
[廣告]:
香港大學博士於新疆發現三疊紀大型蜻蜓化石
原蜻蜓目化石 Sinotriadophlebia lini Zheng, Nel et Zhang gen. et sp. nov.
二疊紀末期的生態危機造成了三疊紀初期昆蟲多樣性和豐度的急劇降低,直到中-晚三疊世昆蟲才走出低迷,進入輻射期。昆蟲綱蜻蜓總目受二疊紀末和三疊紀末滅絕事件的影響尤為明顯,其中的原蜻蜓目出現於晚古生代晚期,在中-晚三疊世進入輻射期,但於三疊紀末滅絕。原蜻蜓目的Triadophlebiomorpha支系代表了古生代巨型蜻蜓和現代蜻蜓的形態學“鏈結”,然而關於該支系的身體結構和生物古地理研究較少。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對陸相三疊系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考察和化石採集工作,在盆地南緣和西北緣發現了一些新的昆蟲化石產地和大量昆蟲化石,對這些昆蟲群的系統研究將有助於恢復三疊紀昆蟲的復蘇和輻射過程以及追溯部分現生昆蟲類群的起源。
最近,該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鄭大燃等於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深底溝剖面上三疊統白堿灘組發現了一枚保存較好的大型原蜻蜓目化石,因其具有獨特的翅脈系統建立了一個新科:中國三疊蜓科(Sinotriadophlebiidae fam. nov.),歸屬于Triadophlebiida支系。我國中生代陸相地層雖已發現大量蜻蜓類化石,但多產自侏羅紀和白堊紀地層,屬於蜻蜓目;僅在陝西銅川中-上三疊統銅川組由該團隊發現了一枚破碎的原蜻蜓目化石。該新科化石是我國第二枚中生代原蜻蜓目和三疊紀蜻蜓總目化石,同時也是我國中生代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單翅長101–102 mm),略小於內蒙中-晚侏羅世的趙氏修復蟌蜓(前翅長107.6 mm)。
深底溝剖面白堿灘組發現了大量的昆蟲、哈薩克蟲、魚、植物和孢粉化石。白堿灘組孢粉植物群主要繼承了上三疊統克拉瑪依組上段的孢粉植物群特徵,與上三疊統郝家溝組孢粉植物群接近。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的白堿灘組與盆地南緣和東緣的黃山街組(Carnian期)至郝家溝組(Norian–Rhaetian期)可以對比,因而白堿灘組時代為Carnian–Rhaetian期。Triadophlebiida支系中除中國三疊蜓科以外的其他類群僅記錄於吉爾吉斯斯坦的Madygen組(Ladinian–Carnian期)。本研究表明深底溝的新昆蟲群時代可能為Carnian期,與Madygen昆蟲群存在密切的聯繫。
本項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香港大學基金資助。 相關成果近日線上發表在英國Nature出版集團Scientific Reports上。
原蜻蜓目化石層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