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恐龍滅絕鳥類存活 關鍵是牙齒
[打印本頁]
作者:
oviraptor
時間:
2020-5-13 04:23 PM
標題:
恐龍滅絕鳥類存活 關鍵是牙齒
[attach]9856[/attach]
棲息樹上以果實為食的植食性古鳥類(左)和面臨食物來源匱乏的小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右)。鄭秋暘繪圖
由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輻中心)王俊杰博士與江正誠先生、中科院古脊椎所李志恒博士與周忠和院士、國立交通大學黃爾文教授,以及化石先生研究所蕭語富先生等人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耗時3年,利用「同步輻射穿透式X光顯微術」(Transmission X-Ray Microscopy, TXM),對古鳥類及與其親緣關係最接近的小型獸腳類恐龍(Theropoda)牙齒進行特徵研究分析。首度發現古鳥類的「多孔罩牙本質層」(Porous Mantle Dentin)已退化消失,證實了鳥類因食性的轉換恰巧躲過了生物大滅絕事件。研究成果於4月21日登上國際期刊《BMC進化生物學》(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白堊紀—古近紀的大滅絕事件》
恐龍的後代-鳥類,如何躲過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一直是科學家亟欲解答的問題。當隕石撞擊地球加上頻繁的火山爆發,大量灰塵進入大氣層而遮蔽了陽光,阻礙了植物行光合作用,進而對全球生態系造成了嚴重的衝擊。當植物無法由太陽獲得能量,植食性動物沒有了食物來源而逐漸死去,最終導致肉食性動物相繼滅亡。這一連串的食物鏈崩潰事件,使得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五的物種滅絕,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非鳥類恐龍(Non-Avian Dinosaurs)的大滅絕。
科學家普遍認為,雜食性、食蟲性以及食腐性動物,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得以存活,可能是因為牠們的廣泛攝食偏好。這些生物取食植物果實、種子、昆蟲、動植物屍體、或以有機生物碎屑為食,因而較不受植物類群崩潰滅絕的影響。鳥類則可能也是因為演化出多樣化的攝食取向,僥倖躲過災變而存活至今。
《多孔罩牙本質層的退化,證實了鳥類食性的轉換》
為了證實這個推論,國輻中心領先全球首度研究了由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古鳥類與小型獸腳類恐龍的牙齒,並比對先前暴龍等大型獸腳類恐龍牙齒的結果。分析發現,廣泛出現在獸腳類恐龍牙齒的琺瑯質與象牙質間的特殊多孔罩牙本質層結構,在古鳥類牙齒中已完全退化消失。多孔罩牙本質層已證實具有避震與抗裂的功能,可以保護牙齒避免在撕裂骨肉時造成斷裂。此結構層的消失,可以證實古鳥類與其祖先獸腳類恐龍的食性發生重大的轉變,幫助了鳥類在當時大大提升了生存適應力。
除了多孔罩牙本質消失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古鳥類牙齒的琺瑯質層變薄且結晶結構趨於簡單化,這意味著古鳥類的牙齒不再需要特殊的力學保護機制,再度印證古鳥類與獸腳類恐龍食性的極大差異。
這個研究共收集了9種牙齒,包含了古鳥類中的今鳥類、反鳥類、會鳥、以及熱河鳥,與小型獸腳類恐龍族群中的傷齒龍、近鳥龍與小盜龍等。除了古鳥類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一種小盜龍牙齒的多孔罩牙本質層也已經消失。然而相較於古鳥類的全面性植食或雜食化的演進趨勢,雖然獸腳類恐龍中的少數類群也發生了趨同演化,但面臨突如其來的災變,仍難避免滅絕的厄運。
[attach]9857[/attach]
多孔罩牙本質結構
《同步輻射穿透式X光顯微術,古生物研究的新利器》
王俊杰表示,由於古鳥類的牙齒相當稀少且細小,有些甚至只有一顆沙子大小,因此樣品製備與取像解析度的難度極高。國輻中心的高解析穿透式X光顯微鏡,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此外,這個研究也是目前世界上收集最多不同古鳥類牙齒的研究,而過去也未曾有研究團隊全面性且系統性的就非鳥類恐龍與古鳥類牙齒內部微結構的演化差異進行比對。
國輻中心的高解析穿透式X光顯微鏡,功能如同醫療用的X光電腦斷層掃描可建立三維(3D)的立體影像,影像解析度更優於醫用系統2000倍以上,目前已儼然成為古生物研究的最佳利器之一。
https://bmcevolbiol.biomedcentra ... /s12862-020-01611-w
[
本帖最後由 oviraptor 於 2020-5-13 04:34 PM 編輯
]
圖片附件:
c.jpg
(2020-5-13 04:33 PM, 155.17 K)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57
https://fossilshk.com/forum/attachment.php?aid=9856
圖片附件:
b.jpg
(2020-5-13 04:33 PM, 275.62 K)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460
https://fossilshk.com/forum/attachment.php?aid=9857
歡迎光臨 化石講場-Fossils Board (https://fossilshk.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