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5.04億年前寒武紀大爆發後: 臨沂動物群
[打印本頁]
作者:
fossilshk
時間:
2022-4-23 06:07 AM
標題:
5.04億年前寒武紀大爆發後: 臨沂動物群
寒武紀臨沂動物群生態復原圖(楊定華繪,趙方臣指導)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在山東省臨沂市西郊進行長期野外採集工作,收集到了數千枚精美的化石標本。最近報導了這個距今約5.04億年前的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並命名為“臨沂動物群” (Linyi Lagerstatte )。這一獨特的特異埋藏化石庫為深入了解寒武紀大爆發之後動物早期輻射分異、遷徙擴散、群落結構和生物古地理提供了新的窗口。該項成果於2022年4月5日在線發表於綜述性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近年來新的化石庫不斷湧現,但由於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的時間和空間分佈不均勻,大多數著名的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都集中分佈在華南板塊和勞倫大陸(Laurentia ,今北美大陸的主體)。這種地理分佈的不均衡在寒武紀中期(苗嶺世Miaolingian )表現最為明顯:這一時期幾乎所有的特異埋藏化石庫都位於勞倫大陸,而此時恰恰是寒武紀演化動物群最為繁盛的階段。因此,這些客觀條件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我們對寒武紀演化動物群面貌和格局的全面認識。
本次綜合研究的臨沂動物群軟軀體化石集中產出於寒武系張夏組盤車溝段下部的黑色與黃綠色頁岩中。根據其中的三葉蟲判定該特異埋藏化石庫的時代是距今約5.04億年寒武紀苗嶺世鼓山期(Drumian )的早期,稍微晚於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目前已有超過35個化石類群在臨沂動物群中被發現,極大豐富了這一時期海洋生物與群落的多樣性面貌。組合中多樣性最高的類群是非三葉蟲節肢動物,而其中又以奇蝦類(radiodonts )和莫里森蟲類(mollisoniids )最為引人注目。除節肢動物以外,多樣的海綿動物和蠕蟲狀動物也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A.刺迷音蟲
Thelxiope spinosa
;B.對稱莫里森蟲
Mollisonia symmetrica
;C.群體的對角海綿
Diagoniella
;D.唐氏迷音蟲
Thelxiope tangi
sp. nov ;E.線紋心蝦
Cordaticaris striatus
的口器;F,標準長清蟲
Changqingia puteata
;G,未定的蠕蟲狀動物;H.線紋心蝦
Cordaticaris striatus
的前附肢;I.抱怪蟲類的前附肢。
臨沂動物群中的化石大部分以軟軀體形式保存,且多保存了精細的解剖結構,如附肢、眼睛、消化系統和剛毛等,為進一步了解這些生物的解剖結構提供了新信息。與其他經典的布爾吉斯頁岩型特異埋藏化石庫相類似,臨沂特異埋藏化石庫中的軟軀體結構也多以碳膜的形式保存在背景層與事件層交互出現的地層中,顯示了類似的埋藏學路徑在軟軀體化石保存中的普遍性。
由於時代相近的其他特異埋藏化石庫均集中於勞倫大陸,此次華北板塊臨沂動物群的發現為研究寒武紀中期的生物地理學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臨沂動物群與同期的北美特異埋藏化石庫之間有許多相同的生物類型,其中一些珍稀節肢動物,如迷音蟲Thelxiope和莫里森蟲Mollisonia,即使在原產地北美也十分少見,這也暗示了華北與北美軟軀體動物群在這一時期的密切聯繫。通過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 )、非度量性多維標度變換(nMDS )和網絡分析(network analysis )等定量分析手段進一步支持了華北與北美軟軀體動物群之間的聯繫,表明了華北可能充當著東岡瓦納與北美之間的生物地理紐帶。不過,由於來自不同角度的古地理證據尚存在差異,這種聯繫的生物地理解釋還需要深入的研究評估。
在比臨沂特異埋藏化石庫時代更古老的饅頭組上、下頁岩段(苗嶺世烏溜期)中,該研究團隊也發現有保存良好的軟軀體化石。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東部寒武紀中期地層中的連續分佈,使華北成為研究這一時期生物面貌演替的重要潛力地區。此前澄江動物群的發現揭開了華南板塊一系列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研究的序幕,而如今臨沂動物群作為華北板塊第一個被綜合研究的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將有望為華北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的研究開啟新的篇章。
刺迷音蟲
Thelxiope spinosa
唐氏迷音蟲
Thelxiope tangi
sp. nov
不同種類的三葉蟲
《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 ... nsr/nwac069/6563905
歡迎光臨 化石講場-Fossils Board (https://fossilshk.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