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黎巴嫩發現全球首個侏羅紀時期琥珀昆蟲
[打印本頁]
作者:
寒武紀
時間:
2025-3-27 06:44 PM
標題:
黎巴嫩發現全球首個侏羅紀時期琥珀昆蟲
琥珀作為大自然的“時光膠囊”,為研究地球歷史和生命演化提供了獨特的窗口。它不僅保存了古生物的形態,也記錄了古代的環境訊息,成為古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媒介。先前已知最早的含有生物內含物的琥珀來自意大利三疊紀地層,而其餘所有含有生物內含物的琥珀均來自白堊紀或更晚的地層。侏羅紀琥珀一直是研究的空白。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丹尼·阿扎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黎巴嫩北部安圖林( Aintourine )一處晚侏羅世地層,發現了一枚琥珀中的昆蟲化石。該化石被命名為Jankotejacoccus libanogloria ,是迄今為止已知最早的侏羅紀琥珀昆蟲內含物,揭示了介殼蟲雄性特徵在進化早期階段就已出現。此成果於近期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
這次發現的Jankotejacoccus libanogloria是一種植食性成年雄性介殼蟲,與其他介殼蟲顯著不同,因此被歸入一個新科。該化石揭示了介殼蟲雄性特徵在進化早期階段就已出現,包括形態和行為上的轉變。晚侏羅世的原始介殼蟲雄性化石在形態上與現生類群相關,並與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裸子植物共生。
這枚琥珀化石被證明來自於掌鱗杉科( Cheirolepidiaceae)裸子植物。沉積物與琥珀邊界呈半角狀的形態表明,這種樹脂的低粘度可能是生物在此類琥珀中保存稀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科研人員重建了當時的古環境,即:被森林覆蓋的臨時沼澤棲息地,生長著高大的南洋杉、銀杏類樹木以及灌木蕨類、樹蕨和水生蕨類植物。琥珀通體透明,內含真菌孢子、礦物及有機殘骸(炭、樹葉、木材及真菌)。沒有跡象表明琥珀經歷了長距離運輸或再沉積,因此,科研人員推測,琥珀的沉積環境可能位於產琥珀樹木附近。
這項發現為琥珀森林生態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見解。未來對黎巴嫩琥珀沉積物的發現與研究有望增強人們對現代生態系統早期發展的理解,也將為中生代中期的生物多樣性和陸地生態演化提供更多藉鏡。
文章資訊:
https://doi.org/10.1093/nsr/nwae200
[
本帖最後由 寒武紀 於 2025-3-27 06:51 PM 編輯
]
圖片附件:
Jankotejacoccus.jpg
(2025-3-27 06:44 PM, 461.2 K)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8
https://fossilshk.com/forum/attachment.php?aid=10272
歡迎光臨 化石講場-Fossils Board (https://fossilshk.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