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silshk
(Lung)
管理員
UID 1
精華
23
積分 4645
帖子 2763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7-14 來自 中國/香港
狀態 離線
|
[廣告]:
中國甕安化石群 - 佐證達爾文進化論
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著名的《物種起源》,創立了自然演化論(進化論)。但《物種起源》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一些學者的強烈質疑,也經常遭到神學家的猛烈攻擊。他們的重要論據之一就是:爲什麽三葉蟲等複雜的生命在寒武紀突然出現?而在此之前卻沒有化石記錄?
達爾文深知前寒武紀化石“零紀錄“問題的嚴重性。在《物種起源》第六版中他寫道:“這件事到現在爲止還沒有辦法解釋,所以或許有些人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案例來駁斥我提出的演化論點。”自然演化論似乎等待著兩個不同命運的判決,要麽前寒武紀根本不存在化石,演化論錯了;要麽正如達爾文所猜想的那樣,前寒武紀不是沒有化石,而是沒有找到或沒有保存下來。
於是化石成爲檢驗達爾文理論的試金石,古生物學家爲在比寒武紀更加古老地層中尋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也經歷了無數挫折。陳均遠研究員告訴記者,直到上世紀50年代,加拿大21億年前微體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亞5.6億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發現,給自然演化論帶來了一個重大突破,困惑達爾文的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爲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屬於多細胞動物仍有許多值得質疑之處,即便可能是多細胞動物,它們也屬於非常特化了的生物類型與寒武紀生物之間找不到重要的演化關係。
達爾文猜想前寒武紀也有化石。
化石證明
2006年6月16日,《中國西南地區前寒武紀磷酸鹽岩化具極葉胚胎化石》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均遠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輻射裝置的有關專家,聯合我國臺灣和美國、歐洲的科學家,使用同步輻射相襯成像方法,開展了對貴州甕安前寒武紀具極葉結構的磷酸鹽岩化胚胎化石三維無損傷研究,成功獲得了古化石樣品細小的(0.1—0.7毫米)內部空間的高分辨結構,證明所觀察到的頸狀構造的極葉身份,爲達爾文的進化論提供了新的證據,從而有力地消解了達爾文進化論中留有的“爲什麽動物一夜之間突然誕生”的疑惑。
甕安化石群可能再現“動物世界黎明的第一刻”
1998年2月5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陳均遠、李家維的研究小組和肖書海、張昀研究小組分別在《科學》和《自然》雜誌上報道了來自貴州省甕安5.8億年前的多細胞動物化石的發現。陳均遠將這一比伊迪卡拉化石群還要早2000萬年,比寒武紀還要早4000萬年的動物化石群被稱爲甕安動物化石群。甕安動物化石群爲世界最古老的動物化石群。那時的地球剛從一個極不利於生命生存、長達一億多年的大冰期時代走出來。
甕安動物化石群的發現被國外知名演化生物學家譽爲20世紀演化論的最重大成就之一。《科學》雜誌爲這一發現發表了評論,稱它“將有可能向我們展現動物歷史黎明時期的全景”。但是怎樣再現這“動物世界黎明的第一刻”又成爲困擾科學家的又一難題。
因爲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這些胚胎內部結構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技術瓶頸。據陳均遠介紹,研究胚胎化石主要採用兩種常規技術手段。一是通過醋酸將胚胎從岩石中分離出來,然後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它們外部形態進行觀察。二是將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厚度只有0.3—0.5毫的薄片用透射顯微鏡進行尋找薄片中所含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經受到破壞,而且薄片所提供的化石結構方向隨機性的缺點。因而胚胎化石內部結構和卵裂球排列方式的研究仍存在有待克服的技術瓶頸。
甕安化石'小春蟲'相關報導:
|
|
|